您的位置:首页 >> 重要会议

重要会议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雷灯照在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3-29 14:46:55    点击:1687次    [关闭本页]

把握新形势新要求  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在创新濮阳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雷灯照

2021316

同志们:

当前,科技创新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央、省、市“十四五”规划均把科技创新摆在首位,专章部署。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今年的八大任务之一,重点安排。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全面实施创新兴市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创新体系,实现创新能力新突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对科技创新寄予厚望。

党和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使我们深感振奋、备受鼓舞。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和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和十三五科技工作,系统谋划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研究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下面,我代表科技局作工作报告。

一、2020年总结和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回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的关键之年。全市科技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四个一批”建设为统领,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兴市”战略,科技创新工作亮点纷呈。宏业生物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我市零突破。我市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居全省第3位。技术合同登记额达3.57亿元,居全省第8位,上升5个位次,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2%,增长25.9%,居全省第11位,上升3个位次。高新技术企业增速22.13%,居全省第12位,上升5个位次。

(一)在服务中心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深度谋划濮阳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园。按照宋殿宇书记指示,牵头组织赴西安交通大学、洛阳大学科技园考察,成立工作小组,经过与嵩岳集团等进行6次考察对接、会商洽谈,完成了项目框架协议、五方落地协议签署及初步选址工作。按照杨青玖市长要求,多次到上海开展对接洽谈,与上海高研院签订了框架协议。先后组织到株洲、山东开展专题考察,对接中开院来濮考察,就孵化器管理运营进行了深入洽谈,推进其与华龙区的进一步合作。在孙永振副市长带领下,赴北京与中科物联所对接,牵头推进大数据智慧园区在工业园区落地。

强力推进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生物基材料产业基地是全市2020年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市科技局为市级专班责任单位,充分发挥首席服务员作用,建立完善工作联系机制、项目推进机制、协调交办机制,全年共组织召开协调推进会4次、现场办公会5次、新闻发布会1次,编发工作动态37期,协调解决问题36项。并组织参加海南研讨会,提出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推进建议,全方位推进项目实施。专班工作获市委宋殿宇书记、杨青玖市长、原政协主席郑大文批示肯定。

(二)在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科技力量。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市科技局积极发挥作用,彰显科技担当。出台了疫情期间为科技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的八条措施,方便企业灵活安排创新工作,组织全市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服务、减免房租,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疫情期间,组织133名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咨询指导1000余次,支撑脱贫攻坚一线。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等,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升公众防控水平。组织干部职工自愿捐款18640元,积极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多名同志获社区表彰;组织捐赠消杀药品、抗疫用品,积极帮助帮扶社区、帮扶村做好了抗疫工作。

(三)推进“创新兴市”战略启动新规划。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积极对接国家、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建议,深入调研,高质量编写了《濮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明确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目标,确定了6项重点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为“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先后于124日向宋书记、1215日向杨市长进行了专题汇报,得到宋书记、杨市长肯定和赞扬。

(四)完善创新体系取得新成效。克服新冠疫情对工作的影响,充分发挥科技业务明白卡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作用,坚持线上线下“一对一”指导服务,建设科技企业信息查询平台等,积极构建“主体、平台、机构、人才、载体、项目”“六位一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增长23%,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增长57%,市级及以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5家、增长19%,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增长75%,新培育市级农业科技园区8家、增长18.6%,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10家、增长43%。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五)建设研发平台取得新突破。抢抓国家、省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机遇,强力推进与嵩岳集团、中国科技开发院、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郑州西亚斯学院、西安交大、清华大学、中科协、中关村、厦门大学等对接合作,积极谋划濮阳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园、化工中试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二期工程建设等项目,努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推进研发平台产业集聚区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工程。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9家、增长13%,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增长19%,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增长12%市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家,9个产业集聚区实现研发平台全覆盖。

(六)聚集创新资源取得新成就。进一步转换招商思路,统筹“双招双引”,突出“招院引校”,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9场,签订科技合作项目36项,引进高层次人才36人。宏业控股集团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开展了5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合作。蔚林化工和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交大合作建设了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亚利机械与厦门大学合作的“模拟‘龙卷风’技术及高效节能装备”已进行成果转化。

(七)优化创新环境激发新动力。完善配套政策,出台了《濮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濮阳市国际联合实验室备案管理办法》等5项创新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建立科技创新微信群,组织线上线下科技政策宣讲20余场。落实优惠政策,为在孵企业减免租金97.6万元。争取省“科技贷”资金4220万元,增长39.7%。兑现高新技术企业首次认定奖补资金489万元,增长1.9%。组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7.35亿元,增长47%。争取省市财政企业研发补助资金1800万元,增长10%。首次兑现创新券奖补资金230万元。调动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八)攻克技术瓶颈催生新成果。聚焦产业升级中的技术瓶颈,对接国家、省级科技发展计划,争取省级科技项目30项,获经费支持2894万元,增长14.7%。组织实施市重大科技专项19项,安排科技资金95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催生32项科技成果进入国家科技成果项目库,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重点企业产品升级。君恒生物重蜡加氢生产高档白油项目,烯烃利用率比国外同类装置高40%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鲁蒙玻璃突破了中硼硅玻管国外技术垄断。沃森化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无纬布生产技术国内领先。中稹绿探研发的生物质锅炉实现了所有锅炉物联网远程数据采集,并获得中国工业设计大奖。惠成电子建成国内最大的酸酐固化剂电子封装材料生产基地,联众化工新型环保碳五制冷剂发泡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稳居国内第一,宏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糠醛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近10%,世界第一。

(九)助力脱贫攻坚提供新支撑。聚焦贫困地区科技资源短板,选派133名科技特派员,组建3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5个科技特派员服务队、3个省级科普基地,举办各类产业技术培训班97期,解决技术问题2945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480项,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8000余人脱贫致富,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发挥自身职能实现新提升。围绕打造“亲清”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组织局属各单位立足本职,搞好特色科技服务,取得明显成效。成功举办2020年科技活动周,有效提升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今年的活动周以“科技战疫”为重点,以“创新强国”为核心,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举行,共举办重点活动46项,直接参与群众4万余人次。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建成河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发挥科技创新共享资源服务平台作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科技创新信息服务,《科技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我市深挖科技信息资源,助力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市科学技术服务中心精心制作《走进科技》电视节目6期、播出科技之声广播节目228、出版《濮阳日报·科技之光》20期,开展科技下乡进社区活动31,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市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发中心及时发布科技动态,解答在线咨询,促进了科技工作政务信息公开。市化工研究所先后到39家化工企业进行政策宣传、技术服务活动,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助力。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服务,全力支持在孵企业复工复产,共减免房租20万元,2020年新入驻企业6家,毕业3家。

2020年,各县区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结合实际,真抓实干,形成了全市抓科技创新、促经济发展的生动局面。濮阳县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了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带。清丰县、台前县深入落实创新鼓励措施,印制《科技创新政策汇编》,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积极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南乐县、范县努力打造创新平台,持续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平台、创新主体量质齐升华龙区科技成果转化领跑全市,实现技术合同登记额1.1亿元,占全市31%经开区组织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建立了南开大学-迈奇化学技术开发中心。工业园区加强产业技术攻关,重蜡加氢生产高档白油、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等项目进展顺利。示范区围绕大数据智慧生态园建设,积极引进创新人才,取得显著效果。

2020年全市科技界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全年科技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各项任务的顺利收官。经过五年努力,我市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目标。

一是创新引领型企业群体快速壮大。2020年底,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81家,较“十二五”末增长145%。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236家,省级创新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家。新培育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3家,总数达到34家,增长62%,居全省第2位;新培育市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24家,总数达到49家,增长96%二是创新引领型平台量质齐升。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零突破。较“十二五”末,全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长108%,达到5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长130%,达到221家;新建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新认定市级农业科技园区36个,增长720%,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53家,国家级、省级星创天地达到16家;新建院士工作站4家,总数达6家。三是创新引领型人才层次显著提升。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推进计划、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9人。其中,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和科技部推进计划2人,填补了我市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空白。我市连续七年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计划,在全省名列前茅。四是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十三五”期间,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28项,获国家、省科技经费支持7573.26万元,安排市级科技经费2664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催生了188项高水平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28项。五是产学研合作丰富多彩。扎实推进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技开发院对接,取得初步成效。市政府分别与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濮阳)石化产业发展大会、34场科技成果转化暨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签约项目142项。截止目前,全市共有469家企业与国内384家高校院所进行合作,累计合作项目606项。六是科技扶贫成效显著。累计实施河南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含河南省科技惠民专项)10项,获省经费支持624万元。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举办各类产业技术培训班650余期,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550余项,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科技支撑。七是科技成果转化快速发展。建成了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濮阳分中心、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濮阳工作站、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濮阳分中心等成果转化平台,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濮阳市被中国科协确定为“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市。全市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06份,总金额4.27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080%八是科技金融结合不断深入。出台了《濮阳市科技金融“科技保”业务实施方案》《濮阳市科技金融“科技贷”业务实施方案》,设立信贷补偿资金2000万元,累计发放省、市“科技贷”1.08亿元。为52家企业62个项目兑现科技创新券230万元。为84家企业争取91笔专利权质押贷款6.28亿元,全市累计实现7.93亿元。九是知识产权战略成果丰硕。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累计申请专利10350件,授权专利6541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2件,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84.6%70.6%96.6%。濮东产业集聚区、经开区成功创建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

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科技战线拼搏奉献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科技局向为全市科技创新付出辛勤努力的县区科技管理部门、市直有关部门、驻濮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并向奋战在创新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准确把握新阶段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

(一)深入领会新时期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

一是深刻理解新阶段科技创新的新方位。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全市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和各项工作的着力点,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深刻理解四个面向的总体要求。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强研发系统布局,把科技资源进一步聚焦到重点领域,不断向科学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三是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科技创新的位置,不断增强支撑引领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四是牢牢把握科技工作的重点。要聚焦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做强创新引擎,做大创新主体,做优创新生态,夯实创新根基。

(二)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放眼国际,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大国竞争正在引发国际格局和治理体系的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逐步向多中心发展。聚焦国内,各地打造创新引擎、集聚高端资源的态势非常急迫。十四五期间,常州市、区两级将拿出400亿元科创资金,1:4撬动1600亿元社会资本,五年形成2000亿元投资规模,从后补贴转向前激励,聚焦顶尖人才引育、科技金融保障、创新企业培育、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饱和式投入,举非常之力、行非常之策,建非常之城。我市科技创新面临着差距进一步拉大、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挑战。对照自身,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科技创新资源基础硬指标先天不足的基本情况没有根本改变,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仍是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突出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政策与先进地区相比,视野不够宽、力度不够大,创新环境、生态亟待优化;二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投入少,引导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的能力不强,与全省平均水平和创新兴市战略要求相比差距较大,难以实现全社会科技创新向纵深发展;三是创新主体少而弱,企业总量少、规模小,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占比低,还远远不能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四是创新平台少而低,两所农业类的科研院所专业单一,创新力量薄弱,全市没有省管高校,在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方面还是空白,也没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是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匮乏,创新型企业家和团队群体亟需发展壮大。这些问题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局限,但我们必须抗牢政治责任,强化历史担当,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加速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

(三)系统谋划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思路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我市必须抢抓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抓住关键领域重点突破,瞄准竞争前沿求得先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在新一轮竞争中争取掌握主动、赢得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创新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一个统领,即以创新濮阳建设为统领;突出“两个抓手”,即以建设研发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为抓手;实施“三大工程”,即实施工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民生科技创新工程;坚持四个着力,即着力突破关键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着力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效能;着力改革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着力扩大开放合作,聚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创新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面赋能四个濮阳建设。

“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是以创新濮阳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市建设,争创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推进濮阳“三创园区”创新发展,积极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实现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流动更加顺畅,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有效迸发,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力争迈进创新型城市行列。

十四五期间八项重点科技创新工作:一是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二是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整合资源,组建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团队管理运营的创新创业平台和龙头企业主导、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开放式、高层次化工新材料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人才外引内培、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新体系。完成濮阳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园、濮阳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濮阳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濮阳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濮阳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亿元以上。三是实施“三大行动”,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树标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三大行动”,新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半,达到2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翻一番,达到500家。新增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翻一番,总数达到70家,保持全省第二位次。四是加强人才引进,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工程。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50人以上。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较“十三五”末翻一番以上,力争达到600家。五是围绕“三大三专四新”,推进工业、农业、民生三大科技创新工程。依托重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0项以上,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六是完善计划管理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点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强化科技计划的顶层设计,按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创新体系建设专项、科技人才与团队建设专项布局市级科技计划,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濮阳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七是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件,新增市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20家,争取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八是落实财税激励政策,完善创新投入机制。按照《科技进步法》的要求,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落实企业研发奖补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实施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

三、2021年重点任务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科技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兴市”战略,以创新濮阳建设为统领,以“四个一批”建设为主线,以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以科技项目为抓手,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组织核心关键技术攻坚,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编制“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创新濮阳建设

一是做好做实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积极对接国家、省“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高质量编制我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要注重搞好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目标和工作路径,形成推进新时代科技发展、打造创新濮阳的重要指南。要聚焦重大战略问题开展研究,系统谋划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核心技术方向的研究预测。要进一步强化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强化规划对任务布局的指导和约束,建立规划与年度计划衔接机制,使规划成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二是加强“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加快制定“科创中国”试点市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全国示范样板间。持续举办中国(濮阳)石化产业技术发展大会,精准选择主题,联合学会参与,切实发挥“双招双引”作用,推动“政产学研金”融合发展。对接中国科协,引入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4个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专业学会,参与建设濮阳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建设南乐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等10个国家级涉农学会,开展清丰县和濮阳县庆祖镇试点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二)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实施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制定我市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明确目标进度措施,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推动创新型企业量质齐升。年内新培育创新龙头企业8家以上,总数达到70家以上;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0家以上;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总数达到270家以上。完善科技企业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加强科技政策的宣传、辅导和贯彻工作,优化高企初审推荐流程,明晰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径,分类培养,精准施策,推动创新企业集群发展

二是全面落实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坚持多方联合、整体推进,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用好高企奖补、研发费用补贴等财政政策,落实好高企首次认定奖补、连续三次重新认定奖补政策,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三)构建高能级研发平台,打造我市战略科技力量

一是加强省级研发平台建设。瞄准省实验室布局领域,聚焦省市战略目标,加大对宏业省级重点实验室支持指导力度,巩固提升研发水平。立足我市现有科研基础与优势,重点支持中原油田整合研发资源,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市级重点实验室基础上优化提升,对联众化工等企业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进行持续、稳定支持。对濮阳县光电研究院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予以重点支持。对标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定位,聚焦我市优势产业,有效整合相关创新资源,择优推荐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年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家以上。

二是提升市级创新平台建设水平。持续推进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大中型企业全覆盖工程,持续开展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清零行动。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建设学科重点实验室,依托创新龙头企业布局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出台《濮阳市支持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八条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创造宽松环境,提高企业建设研发平台的积极性。新建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以上。制定《濮阳市科研设施和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提高科研设备的利用效率。

三是培育引进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主导产业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科技扶贫成果巩固等重大科技需求,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建设、引进一批多元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备案登记新型研发机构2家。

(四)建好创新孵化载体,提高区域创新发展水平

一是建设河南(濮阳)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濮阳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园。按照开放办院、龙头企业主导、高校院所参与、地方政府支持、市场化运营、高层引领推动的原则,以揭榜挂帅的方式遴选组建主体,谋划组建河南(濮阳)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我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和转化平台。强化与嵩岳集团等的合作,积极推进濮阳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园建设工作,在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成立项目公司的基础上,加快落实合作事项,65平方公里新型化工基地建设提供强力科技支撑,确保年内开工建设。

二是加强孵化载体建设。修订《濮阳市众创空间备案管理办法》,筹备开展市级孵化载体认定(备案)工作。积极推荐我市企业申报国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支持“三创园区”加快发展,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质增效。

三是推动高新区创建。抢抓省级高新区布局机遇,加大濮东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工作力度,力争实现零的突破。支持市内产业园区与外地高新区建立创新共同体,通过异地孵化、伙伴园区等合作模式,实现创新要素跨区域配置,推动区域经济与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

(五)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涵养创新第一资源

一是大力吸引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工程,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步、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并举,通过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和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等,柔性引进人才30人以上。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争取我市更多的人才入选国家、省创新人才计划,提升我市创新人才档次。

二是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健全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强化科技奖励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加强科技成果在线登记,做好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工作。积极落实人才奖补政策,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六)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积极融入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布局,精准对接省“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创新需求,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以上,经费支持1000万元以上。加强顶层设计,围绕我市“三大三专四新”产业技术瓶颈,聚焦重大战略部署,集成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给予持续支持,在油气高端装备、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种业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风电能源等领域,谋划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20。优化调整我市重大科技项目组织体系,探索革新产业技术创新组织方式,选择3-5项重大科技项目实行揭榜挂帅制,鼓励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开展联合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七)坚持科技惠民,大力推动民生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发展

一是为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深入实施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和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主要农作物、林果品种选育,为提高良种覆盖率提供科技支撑。加快主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的研究应用,提高农畜产品增值能力;大力推动绿色农业、设施农业和标准化农业新技术研发和新成果推广,推动新型农业提质增效。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和建设力度,新培育市级农业科技园区5家。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做好省、市、县科技特派员的选派、考核和管理工作,发挥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推动民生领域科技创新。聚焦我市人口健康、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生物基材料、新型绿色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组织实施民生领域科技示范应用项目,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公益性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积极争取省重大公益专项。深入实施省、市《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开展绿色技术提升创新行动,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或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4家。推进民生领域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市厅共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促进临床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完善科技安全、科技保密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科技动员和科技军民协同创新。

三是加快科学技术普及。持续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讲解大赛”“科普巡讲”“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技三下乡等重大科普示范活动,打造科普活动品牌。加强科普基地管理,提升科普载体建设水平。支持各县(区)、各部门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性、行业性科普活动。

(八)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开放科技创新

一是加强创新需求调查。通过深入现场、网站、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征集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阻碍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急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及人才需求,有的放矢,精准服务,汇集成册,建立台账,通过多种渠道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发布,增强产学研合作的针对性。

二是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要深化与“三中一清”等合作,推进开发区中科星链项目早日建成、清华大学与蔚林化工合作项目早日运营,加快推进中科院过程所同濮阳县合作中试基地项目、中国科技开发院在华龙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深化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同工业园区企业合作,继续同天津中科物联网研究所、中科曙光、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洽谈,争取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等优势创新区域,年内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4场以上,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团队和技术。鼓励省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来濮建立或共建分支机构、技术转移中心及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提升我市重点领域创新能力

三是积极融入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网络。以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为主要抓手,带动国际开放合作。积极参加第二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借助活动平台,宣传展示我市开放合作新形象,提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水平。

(九)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科技治理能力

一是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改革,按照省厅部署开展“三评”改革,及时总结推广有效经验做法。建立健全科技评审评价机制,在专家库完善、评审人员抽取与保密、评审组织与实施等环节加大监督、制约和惩处力度,树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导向。加强学风作风和科技监督,探索实施联合奖惩制,严肃查处科研失信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科研环境。积极开展科技监督评估工作,防范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风险。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政策机制,改进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不断提升创新企业数量、研发支持能力、创业平台指数、创新创业服务和市场主体活跃度等创新指标。

二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落实国家、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法规和政策,持续对技术转移成效显著的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等实施奖补激励,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积极性。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争取省级试点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新机制和新模式,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做好科技创新考核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目标导向,精准对接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要求,突出研发投入、科技经费支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合同交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研发活动等重点指标,压实县区创新主体责任对照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强化科技创新投入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环境及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等方面工作,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四、加强党的领导,提供坚强保障

科技创新工作艰巨繁重,需要全市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提升政治站位,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持续加强自身建设,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为创新濮阳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坚持政治统领。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在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功夫,要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重大部署的战略意图,从政治上认识科技创新大形势、把握科技工作大方向、科学决策重大事项,真正把科技创新工作融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强化党建引领。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牢固树立抓党建是第一政绩,党建抓不好,业务上不去的理念,以党建高质量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组织开展好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积极创建模范机关。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党建业务融合中彰显实干成效,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

三是锤炼过硬本领。加大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力度,持续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不断解决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和难题。要紧跟创新步伐,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涵养专业精神,培育专业思维,提升专业素养,推动广大干部成为科技工作的行家里手,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专业的高素质科技管理干部队伍。

四是狠抓工作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安排部署,集中精力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持续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重大专项实施、重要改革政策落实,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为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五是持续正风肃纪。一以贯之坚持的主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深化以案促改。聚焦科研管理的廉政风险,全面加强科技管理的监督制约,优化科研项目管理和监督职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创新形势催人奋进,科技创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建设创新濮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领导信箱 | 监督举报 | 咨询留言 | 征集调查 |
Copyright ©2001-2025 濮阳市科学技术局主办 濮阳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中心承办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100180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36
Tel:0393-6661626 科技局办公室电话:0393-6666200 传真:0393-6666200

本网原创内容可免费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濮阳市科学技术局”。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目的合理、善意引用,
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
本网不承担责任,并有追究转载方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