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濮阳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
发布时间:2025-7-29 15:51:26    点击:1030

《濮阳市化工产业

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5—2027年)》

2025425日,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濮阳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实施方案》作如下解读:

起草背景

为充分发挥我市化工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化工产业向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方向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

起草过程

学习借鉴了山东、上海等先进省市的政策及经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了7个市直部门、相关县区的意见后进行了修改,形成《实施方案》(讨论稿);上会后结合意见进行再次完善,最终形成了《实施方案》。

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3部分13项内容。

(一)主要目标

一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27年,全市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创新平台20个以上。

二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力争到2027年,化工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产值超100亿元企业达4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家以上。

三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严格项目准入门槛要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园区间实现错位、差异发展。

四是绿色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单位增加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明显下降,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占比力争达到10%以上;增强化工园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化工产业、企业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建强创新平台、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育高端产业人才。

二是做强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包括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园区规划引领。

三是强化企业培育,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包括做大行业龙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创新型企业。

四是深化开放合作,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深化豫鲁合作、推进油地深度融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五是推动绿色转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包括推进绿色发展严格项目准入、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提升产业绿色水平。

六是实施高效能治理,提升行业本质安全。包括打造安全规范园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双长制机制优势,链长负责牵头抓总,定期召开产业链推进会,协调解决产业链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产业联盟负责整合优质资源,聚焦产业链短板和关键领域,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着力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在资金、土地、用能、用水、环境容量和能耗指标等方面,加大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关键项目的支持力度。

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干部包联服务全覆盖,围绕技术改造、研发覆盖、升规入统、数字赋能、扩大投资、产业招商、管理创新等方面,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

全文如下: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濮政办〔20258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开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濮阳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5430

(此件公开发布)

 

濮阳市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5—2027年)

为充分发挥我市化工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化工产业向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方向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我市化工产业坚定走资源型城市转型创业创新创造高质量发展新路,依托7个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基材料、聚碳新材料、高端聚烯烃、绿色涂料、高端精细化工及电子化学品等产业,推动化工产业向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方向发展,提升化工产业能级,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着力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为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提供强力支撑。

2027年底,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建成产业链条一体化、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化工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带动力强、创新作用突出、影响力大的链主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

(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新产品,培育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技能人才。到2027年,全市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创新平台20个以上。

(二)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积极培育化工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再上新台阶,综合实力、产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力争到2027年,化工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产值超100亿元企业达4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家以上。

(三)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严格项目准入门槛要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全面提升;园区间实现错位、差异发展,本地产品同质化竞争现象明显降低。

(四)绿色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积极探索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单位增加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明显下降,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占比力争达到10%以上;增强化工园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建强创新平台。依托龙都化工新材料省实验室、市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等高能级科研平台,持续完善总部+科创中心+中试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孵化中心的科研创新体系。支持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产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鼓励重点企业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飞地研究院,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的产品化研究和产业化输出。加强应急、环保、市场监管等政策协同,优化中试项目(基地)管理和审批流程,布局建设一批化工中试平台,畅通中试产品销售渠道。

2.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惠成电子、宏业生物等重点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创新联合体,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积极承担省级和市级重大科研任务,开展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在生物基材料、聚碳新材料、高端聚烯烃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市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等中试基地作用,引进产业链缺失产品中试项目;建立高校院所创新成果库和重点企业需求库,搭建常态化对接机制,定期举办产学研精准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推动生物质二元醇、硫化异丁烯等中试成功项目产业化进程,促进创新成果落地达效。

4.引育高端产业人才。瞄准行业领军人才,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联合开发等形式,柔性引进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专业人才,参与科学研究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力度;支持县(区)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中原油田、中原大化等企业专业人才,充实园区管理队伍。

(二)做强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1.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生物基材料,以非粮化为主攻方向,高效利用三素资源,实现秸秆纤维素制糖、木质素制合成气规模化生产,加快君恒生物100万吨/年废弃油脂加工可持续航空燃料、浩森生物2-甲基呋喃一体化等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级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全省生物制造产业高地。聚碳新材料,围绕“1+3”产业体系,谋划实施苯酚/丙酮、环氧丙烷、丙烯酸等延链补链项目,招引聚碳酸酯改性及制品制造企业,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医疗器械、光学元件等应用领域产品。高端聚烯烃,依托沃森超高向下游布局膜材、管材、型材等高端制造项目,打造全国重要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基地;谋划实施百万吨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POE弹性体、EAA等提升产业链实力项目。绿色涂料,加快三棵树新型建材等龙头项目建设,重点发展UV光固化涂料、特种防腐涂料、水性涂料等高端功能化涂料,谋划储备成膜树脂、颜填料等配套项目。高端精细化工及电子化学品,依托迈奇化学、沃森超高等企业,延伸布局高纯锂电助剂及溶剂、锂电隔膜等项目;依托蔚林股份、君合化工等企业,加快发展聚硫醇、高纯二甲基亚砜等硫基新材料产品;依托气化岛装置,谋划实施丁辛醇、二异丁基甲醇等高端精细化工项目。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健全跟踪服务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建设。2025年,加快推进河南信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材料产业园、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乳酸等63个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建成投产30个以上。加快推进重点企业谋划的十五五项目,明确开工时限,加强协调服务,争取尽早落地实施,此后每年争取建成投产产业项目20个以上。

3.强化园区规划引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市化工产业规划布局,优化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明晰园区发展重点和方向,每个园区确定1—2条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链或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产业有主导、园区有特色的发展新格局。推进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企业与上游基础化工原料生产企业联合布局,促进产业协同耦合、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梯次利用;加强与下游建材、家装等行业对接融合,鼓励企业间长期战略合作,实现集群式联动和生态式发展,打造雁阵形集群。

(三)强化企业培育,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1.做大行业龙头。深入实施头雁企业培育行动,加强产业链上中下游重点企业培育,打造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工艺水平领先、产品附加值高的化工行业领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参股等方式,对资源利用率低、经营困难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27年,力争丰利石化产值达到200亿元,盛源集团达到120亿元,中汇新能源、君恒生物达到100亿元,产值超50亿元企业5家以上,超30亿元企业10家以上。

2.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强化梯度培育,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着力打造一批专注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管理体系完善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中小企业锚定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和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专业特色业务,巩固提升国内及全球市场地位。到2027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

3.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健全分层孵化体系,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到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培育机制,打造一批创新发展的标杆型企业。到2027年,争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四)深化开放合作,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1.深化豫鲁合作。落实《豫鲁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支持丰利石化、中汇新能源等本地企业与东明石化、鲁西化工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合作,推动纯苯综合利用等高端化项目落地,打造豫鲁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的桥头堡。

2.推进油地深度融合。发挥中原油田资源优势,推进原油直接制化学品产业化试验项目在濮建设,保障中原石化下游企业原料需求,实现濮油濮用,构建油地双方共建共享、互利共赢、深度融合的发展新局面。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区域产业转移合作,主动承接优质化工产业项目转移;瞄准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精准绘制招商图谱,建立稳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库,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商等方式,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强、技术水平高、绿色循环、安全可控的项目。

(五)推动绿色转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推进绿色发展严格项目准入。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规定和能效、环保、安全、质量等强制性标准,排查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限期整改不达标产能,加快推动落后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禁新增过剩产能。

2.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动万吨级非粮结晶葡萄糖示范生产线、秸秆制可持续航空燃料、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项目建设,促进秸秆等非粮生物质资源高效化利用,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

3.提升产业绿色水平。有序推动化工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提高行业能效水平。加快推广绿色工艺和绿色产品,推进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建设。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改造提升,从源头促进工业废物减量化。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全面控制VOCs无组织排放。

(六)实施高效能治理,提升行业本质安全

1.打造安全规范园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夯实安全保障基础,到2025年底,濮阳县、南乐县化工园区均要达到安全风险等级D级;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化工园区认定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强化跟踪督导,确保整改彻底到位;增强园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坚决杜绝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促进全市化工园区及化工产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2.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全要素数字化管理为目标,指导企业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化工生产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数据采集,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鼓励企业对标行业标杆,推动化工行业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提高装置运行效率和精益化服务能力,每年实施2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双长制机制优势,链长负责牵头抓总,定期召开产业链推进会,协调解决产业链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产业联盟负责整合优质资源,聚焦产业链短板和关键领域,引导产业有序发展。市直部门要强化政策协同,发挥业务指导,形成工作合力,狠抓工作落实;各相关县(区)要结合本方案,排出年度工作计划,创造性推进工作,促进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要素保障。着力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在资金、土地、用能、用水、环境容量和能耗指标等方面,加大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关键项目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和项目投产提供坚实支撑。各相关县(区)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及时出台促进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在企业培育、激励创新、引育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银行和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化工企业(项目)的协调沟通,支持化工企业发展。

(三)提升服务效能。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干部包联服务全覆盖,围绕技术改造、研发覆盖、升规入统、数字赋能、扩大投资、产业招商、管理创新等方面,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在信息交流、行业自律、人才培训、产能预警等方面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合理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2001-2026 濮阳市科学技术局
电话:0393-4416598  传真:0393-6666200
科技局办公室电话:0393-6666200
豫ICP备2021001807号 政府站标识:41090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