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发挥科技人员专业优势,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近日,省科技厅公布了2024年度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结果,援助我市的3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均获良好等次。
130名个人科技特派员均通过绩效评价。
省资助个人科技特派员获优秀等次4人、良好等次10人
县选省资助个人科技特派员获优秀等次4人、良好等次20人
市资助个人科技特派员获优秀等次5人、良好等次17人
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培训、传播先进适用技术、培养乡土科技人才、培育苗头产业、拓展销售渠道等服务。
一年来
全市130名科技特派员实地服务共计2900余次
通过电话、微信、自媒体等多种形式提供线上科技服务4700余次
推广转发技术信息4700余条
解决技术问题2400余项
发放技术资料4万余份
受惠群众3万余人次
今年3月中旬以来,全省持续缺少有效降水,叠加风雹、高温等极端天气,土壤墒情告急,小麦病虫害偏重发生,部分品种出现死杆早衰现象。
在“保产量、提品质、抢时机”的关键点,科技特派员张存胜以“良种+良法”为利器,深入范县田间地头,用科技筑牢丰收防线。在品种筛选环节,依托合作社力量,自费开展小麦品种展示试验,通过田间对比,从54个展示品种中筛选出株高适中、抗病抗倒、活秆成熟、丰产性好,且适合濮阳地区种植的优异品种,为范县选定了优良麦种。同时,联合省科技特派员、河南师范大学姬生栋、李俊华、王棋文组成校企科技服务团队,针对濮阳土壤、气候等特性,提供因地因时的精准技术服务。
科技活动周期间,科技特派员孙刚强、刘晓帆、靳艳革、阎淑滑分别深入清丰县、濮阳县及示范区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在清丰县,针对“山农一号”大姜受除草剂药害造成的萎蔫、叶片皱缩和六塔乡赵楼村甜玉米生长不正常等症状进行一对一指导。
在濮阳县,针对盐碱地改良使小麦高产进行技术服务。
在示范区,针对桑椹菌核病及杏树小叶病进行把脉问诊,送去研制的发明专利新型多功能肥“植力源”和发明专利新农药“寡糖·吗胍”。
为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近日,省科技厅下达了选派2025年度科技特派员通知,选派至我市科技特派员服务团5个,选派单位分别为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均为市外高校院所,弥补了我市高层次人才短缺的不足,服务涉及番茄、食用菌、西红柿电商销售、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首次实现我市县域全覆盖,全链条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同时,选派至我市个人科技特派员共131人,其中省资助31人、县选省资助50人、市资助50人。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着力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广袤乡村为舞台,以前沿科技为引擎,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的专业优势,谱写农业增效、农村焕新、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篇章,让科技赋能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