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前沿

科技前沿

在血管中“逆流而上”精确导航
微型机器人“定点送药”实现靶向治疗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14 11:32:24    点击:220次    [关闭本页]

科技日报北京1113日电 (记者张梦然)医学界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能精准地定点送药的微型机器人技术,以实现靶向治疗。现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微型机器人,它能在血管中逆流而上精确导航。动物实验中,团队在猪体内和绵羊的脑脊液中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这为未来治疗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杂志。

全球每年有约1200万人因中风而遭受健康威胁,其中许多人因此死亡或留下永久性损伤。目前治疗中风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溶栓药物来溶解阻塞血管的血栓。然而,为确保足够剂量到达病灶,往往需要大剂量给药,这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鉴于此,团队研发了一种微型机器人,它实际上是一种球形胶囊,由可溶性凝胶外壳构成,内部嵌入了氧化铁纳米颗粒,使其具备磁性,从而能通过外部磁场进行操控和引导。由于人脑血管极为细小,如何在如此微小的结构中集成足够的磁性材料成为一个技术难点。

此外,胶囊还需具备在X射线下可见的特性。团队选用了高密度的钽纳米颗粒作为造影剂,但其重量较大,增加了控制难度。将磁性响应、成像可见性与精确操控能力集于一体,需要材料科学与机器人工程的高度协同,研究团队历经多年努力才最终实现这一目标。

团队还开发了一套模块化电磁导航系统,融合了3种不同的磁导航策略:利用旋转磁场使胶囊沿血管壁滚动,实现高精度移动;通过磁场梯度引导,实现定向输送,甚至可逆流行进,应对最高达每秒20厘米的血流速度;当遇到血管分叉等复杂结构时,采用流入导航策略,利用指向血管壁的磁梯度将胶囊引入目标分支。

3种策略的结合,使微型机器人能够在多种血流条件和解剖结构中稳定运行,在超过95%的测试案例中成功将药物送达指定位置。

在模型和动物实验中,团队证实该微型机器人不仅能被精准引导,还能够携带治疗所需的药物,如溶栓剂、抗生素或抗癌药物,在到达目标位置后释放。药物的释放机制依赖于高频磁场加热内部的磁性纳米颗粒,使凝胶外壳溶解,从而释放有效成分。

未来,该微型机器人平台可拓展至局部感染、肿瘤等疾病的靶向治疗。

【总编辑圈点】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定点送货技术,能让药物指哪打哪,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一个大方向,潜力无限。以后治疗中风这类疾病,可能只需要很少的药量,效果更好,而且大大减少了药物对身体其他部位的伤害和副作用。这也为治疗许多疑难杂症打开了新大门,不仅是中风,未来对付脑肿瘤、颅内感染等疾病,都可能用这种快递小船把抗癌药、抗生素直接送到以前的大脑禁区,实现精准医疗。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领导信箱 | 监督举报 | 咨询留言 | 征集调查 |
Copyright ©2001-2026 濮阳市科学技术局主办 濮阳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中心承办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100180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36
Tel:0393-6661626 科技局办公室电话:0393-6666200 传真:0393-6666200

本网原创内容可免费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濮阳市科学技术局”。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目的合理、善意引用,
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
本网不承担责任,并有追究转载方法律责任的权利。